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(共35張圖片)

《蘭亭詩》卷,傳唐柳公權書,絹本,行書,縱26.5厘米,橫365.3厘米。
  卷前引首清乾隆皇帝行書題「筆諫遺型」,題籤「蘭亭八柱第四」,題記一段。又有瘦金體題籤「唐柳公權書群賢詩」。
  卷後有宋邢天寵、楊希甫、習之、蔡襄(後添)、李處益、孫大年、王易、黃伯思(偽)、宋適,金王萬慶,明王世貞(兩段)、莫是龍、文嘉、張鳳翼,清王鴻緒等題跋和觀款。
  鑒藏印有宋「御書」、「雙龍」、「宣龢」、「政和」、「內府圖書」、「奉華寶藏」、「內府書印」、「睿思東閣」(以上均偽),以及宋「紹興」,元「喬簣成氏」、「柯九思」(均墨印),明王世貞,清高士奇、王鴻緒、乾隆內府諸印。
  此書傳為柳公權所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三日,王羲之與謝安、孫綽等人在會稽(今浙江紹興)蘭亭修禊時與會者所賦的37首詩及詩序。
  詩後的題跋。明以後的題跋都是原有的,明以前的題跋除蔡襄、黃伯思外都是真跡,但全是後配,與本卷無關。
  本卷筆法僵硬粗糙,且多枯鋒,但較自然率易。卷後宋代黃伯思尾題(偽)中云「傳柳書」,細觀之,個別字的用筆明顯不是出自柳書,如:孫統四言詩中的「希」字、庾友四言詩中的「則」字、王渙之四言詩中的「足」字等末筆寫的非常醜怪,字的結體亦多不夠沉穩,失於浮躁,與柳氏所書王獻之《送梨帖》後之題跋墨跡對比不但筆法不類,連結體也無絲毫相同之處。從詩文看,頗有不通處,如:把孫綽四言詩「懷彼伐木」誤書為「懷彼代水」,把謝安四言詩「伊昔夫子」誤書為「伊昔先子」。「伐木」是《詩經》中語,「夫子」是指孔丘,說明書寫者是一位文墨不夠精通之人。無論從藝術特徵還是藝術水平來分析,該卷決非柳公權之筆。
  此卷斷為宋以前抄本。從所錄37首詩中可看出,個別用字不避宋諱,如謝安詩中「契慈玄執,寄教林丘」的「玄」字、王肅之詩中「嘉會欣時游,豁朗暢心神」的「朗」字等都沒有避北宋始祖皇帝趙玄朗之諱。另外從書法的主體風格看,推測應寫於唐代,與杜牧墨跡《張好好詩卷》大略相近,並且是信筆直書,不是臨仿得來。作為唐抄古本,此卷與敦煌遺書中《文選·陸機短歌行等殘卷》(伯2554)、《玉台新詠卷第二殘卷》(伯2503)有同樣的文學價值。
  宋《寶章待訪錄》,明《東圖玄覽》、《清河書畫舫》、《清河見聞表》,清《珊瑚網書憑》、 《式古堂書畫匯考》、《大觀錄》、《石渠寶笈·續編》、《石渠隨筆》著錄。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1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1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2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2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3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3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4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4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5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5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6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6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7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7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8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8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09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09張
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_0010
柳公權08《蘭亭詩》書法字帖真跡拓本第0010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