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:通過頂戴花翎判斷官員品級!看完這篇,再也不會買到假的玻璃頂戴珠了!

 

相信很多喜歡古董的朋友都有這麼幾個疑惑:清宮劇裏那些官員被革職時,為什麼要把他們頭上的「頂戴花翎」摘掉?只是為了儀式感嗎?

其實不然,通過清朝官員頭上的頂戴花翎,可以精確區分他們的品級。所以拿掉頂戴花翎,也意味著他們的官職沒了,這是一種象徵意義。

在中國古代,無論哪個朝代,要判斷一個官員的品級,主要有兩個方法:一種方法是看官服的上面的「補子」,也就是補綴於官服前胸後背上面的一塊織物;另一種方法是看他們的頂戴,也就是頭頂的官帽。概括起來就是:要麼看衣服,要麼看頭頂。

清代官帽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,無論是哪種,都可以根據帽子上面的頂珠的材質和顏色來區分官階大小:

  1. 一品官員頂戴珠為紅寶石;
  2. 二品官員頂戴珠為珊瑚;
  3. 三品官員頂戴珠為藍寶石;
  4. 四品官員「頂戴珠為青金石;
  5. 五品官員頂戴珠為水晶;
  6. 六品官員頂戴珠為硨磲;
  7. 七品官員頂戴珠為素金;
  8. 八品官員頂戴珠為陰紋縷花金;
  9. 九品官員頂戴珠為陽紋鏤花金。

而無官品者官帽則無頂珠。在所有官員裡,一品、二品大員的頂戴珠都是紅色,人們尊稱為「紅頂戴」,將其視為權勢的象徵,對這些官員也抱著仰視和羨慕的態度。

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下,有時候,皇帝會賞給無官的人某品頂戴,或對某一級別的官賞加較高級的頂戴。比如,晚清著名的商人胡雪巖先後在鎮壓太平天國、左宗棠西征和洋務運動中為朝廷出錢出力,立下了汗馬功勞,被朝廷賞戴二品頂戴,因此被後世稱為「紅頂商人」。

就的材質而言,清朝官員的「頂戴」都是特別貴重。特別是三品以上的大員,頭上的純天然寶石、珊瑚無論在東西方都是非常罕見的,即使今天也是奢侈無比。

據介紹,純天然的紅寶石目前的價格能達到七八千甚至上萬元一克拉。17年的一次拍賣會上,一顆清代紅珊瑚官帽頂珠就以11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。然而,最近有幾位藏友在鬼市發帖,討論自己收藏的清朝官員頂戴為什麼看起來像是玻璃的。

這事就要從雍正時期的一次「官帽革命」說起,這位滿清的第五個皇帝素來以勤儉節約著稱。雍正皇帝即位後,首先就從主動從乾清宮搬到陳設樸素的養心殿,來表明自己勤奮節儉的決心。在電視劇《雍正王朝》中,也有這樣一段場景:

雍正帝的飯桌上,桌上只擺著一碗米飯、一碗清湯和幾樣簡單的蔬菜。雍正皇帝把剩下的半碟「雪裡蕻」倒進了米飯碗裡,又用筷子把掉在飯桌上的幾個米粒夾進碗裡,隨便攪了攪,就開始大口地吃起來。

在朝堂上面,看著下面的官員們幾乎個個頭上頂著大寶石,這讓雍正帝心裡很不是滋味。於是,他在1730年對官員們頭上的頂戴珠進行了一次大變革,將華麗奢侈的紅寶石、藍寶石、珊瑚等全部換成各種顏色的玻璃珠子。具體來說,就是一品官員用紅色透明玻璃,二品官員用紅色不透明玻璃,三品官員用藍色透明玻璃,四品官員用藍色不透明玻璃,五品用白色透明玻璃,六品用白色不透明玻璃,只有七、八、九品官員保持原狀。

經過這次改動,原本材料價值不菲的頂戴珠價值一落千丈,僅保留了它們原本的作用——官階的象徵。

即使這樣,也不能說明你手中的玻璃頂戴珠就一定是真的。對於這種數量稀少,僅收藏價值就非常之高的藏品,很多奸商早已經盯上了,市面上經常會遇到很多做舊的玻璃頂戴珠,或者用合成材料來作假。因此,遇到不能確定真假的情況下,一定要找專業的老師或平台鑒定後再決定要不要入手。

如果有需要,大家可以把照片發到本部落格,站長幫忙免費鑒定。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