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之前碼的一篇古董文章,今天第一次發佈。
文房僅四寶?錯錯錯!文房“第五宝”水盂具有巨大收藏价值!帶你了解「硯滴」「水注」「水丞」的區別!
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華人都能準確地說出來文房四寶是哪四寶,也就是古代文人最離不開的筆、墨、紙、硯四種工具。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古人對於文房用具的要求並不僅僅停留在使用讀書寫字層面,而要體現出高雅的藝術感和審美情趣。因此,文房中派生出來的一些物件,如筆洗、鎮紙、印章、水盂等,也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。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各式各樣的文房水盂。
水盂,顧名思義,是古代文人們用來盛水、或為硯池添水的容器。在我們看來,水盂就是一個盆子或者罐子,其實不然,水盂的形態有很多種,而且其表面紋飾也非常講究。例如,古人在使用水盂的過程中,發現用一般的水盂往硯裡倒水時,不注意就會水流過量,於是發明出了另一種可以掌控水量的器物——硯滴。水盂一般分為兩種,有嘴便於控制水量的叫「硯滴」或「水注」,無嘴的叫「水丞」,水丞常與勺子等工具搭配使用。
清代竹筍形硯滴
哥窯水丞
水盂最早出現於秦漢時期。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,它的材質、形態多種多樣,但以動物形狀的居多,其次是圓形,或扁圓、或立圓。水盂的材質也是非常豐富,據統計,目前為止至少有500種以上材質的水盂,有陶瓷、銅質、漆器、竹木等等。其圖案更是五彩繽紛,寶藍、鈞紅、翠綠、烏金、蓮青、鵝黃、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蟲草,應有盡有。
除了實用因素之外,作為每日與人相伴的工具,水盂精巧、雅致的造型,最能體現個人的審美水平,因此被很多書畫愛好者稱為文房「第五寶」。從心理層面來說,造型精美的水盂不僅更能給枯燥的寫作過程帶來一些心理慰藉,能讓人賞心悅目,文思泉湧,「几案之珍,得以賞心而悅目」。甚至成為一些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。例如,被稱為「國內藏盂第一人」的陳玉堂老先生一生收集各種材質的水盂數百隻,甚至將自己的書齋起名為「百盂齋」,並刻制一方小印「迂而且愚」。
清代天青釉象形水盂
陳老先生還曾在香港發表《藏盂小志》,其中寫道:「若無盂盛以水,豈能染墨濡筆,揮毫於縑素耶?」他還認為其地位低於文房四寶有失公允,其喜愛之情,溢於言表。
水盂在古玩工藝品市場上,也屬於品位比較高的藏品。那些做工精良的水盂不但能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,其投資價值在文房收藏中也屬上品。
各種材質的水盂都有著不同的特點,例如金屬遇水容易生銹,此類材質水盂觀賞性大於實用性;竹木製水盂可塑性強,通常比較精緻,但不容易保存,傳世精品比較少;陶瓷水盂造型精美、易清洗、易保存,使用最多,傳世精品也多;而其他材質如綠松石、水晶、玳瑁等材質水盂數量少,仿品多。從目前收藏市場的狀況來看,陶瓷水盂數量和質量都佔優。鬼市一位藏家在前段時間就分享了自己收藏的一件竹節水盂,樣式古樸,表面飾以蛙紋,很有生活情調。
蛙紋竹節水盂
有些不怎麼接觸文房用具的藏友經常會把水盂和筆洗分不清楚。實際上,由於有著不同的功能,它們在外形、使用方法等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古人寫字用的墨多為塊狀,寫字之前,需要在硯台加少量水來磨墨,水盂主要用來給硯台加水。硯台使用的水都比較少,因此水盂的形態一般比較小巧。水盂的口徑小且內收,主要用來控制倒水時的水流量,以免添水過量。
同光粉彩太師水盂
筆洗,是寫完字之後,用來洗毛筆的工具。筆洗裝水比較多,洗毛筆時,不需要移動,還要不斷擺動清洗。因此,筆洗的個頭都比較大,而且都是寬大的敞口。
粉彩八桃筆洗
水盂,原本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用具,但當文人們將自己的情感賦予其上,它就成了一種精神的伴侶和寄托。古人有云:「筆硯精良,人生一樂。」從筆墨紙硯到水盂、筆洗,這一方小小的書桌,承載著一個內涵豐富的精神世界,也承載著一片別具一格的收藏天地。關於文房第五寶,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了,今天你學到了嗎?